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王少奇:搞革命就不能怕死
2025-06-25 17:18:18 新华社

  新华社天津6月25日电 题:王少奇:搞革命就不能怕死

  新华社记者 尹思源

  在天津市蓟州区盘山的岩石上,很多抗日标语清晰可见。这是王少奇当年带领当地军民在这片地区坚持抗日斗争的痕迹。

  王少奇,原名王毓琨,字季如。1912年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1926年,他考入河北省立通县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经常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与抗日宣传活动。1935年,王少奇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王少奇受党组织派遣到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王少奇拿出全部积蓄开办了一家诊所,每日身背药箱,一边给群众看病,一边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仅半年多时间,他就发展了大批抗日救国会会员,并在板桥镇周围的20多个村庄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

  中共蓟县县委成立后,王少奇担任了县委委员、蓟县抗日救国总会宣传部长等职务。

  1940年,包森、李子光和王少奇等人以盘山为依托开辟建立了盘山抗日根据地。随后,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地区共实行了五次惨绝人寰的“治安强化运动”,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日军宣称,“要搞垮冀东,首先要搞垮蓟县,要搞垮蓟县,就必须搞垮盘山”。

  盘山是敌人“扫荡”的重点地区。时任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县长的王少奇组织建立了盘山联合村民兵班,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在日军扫荡时,他就组织群众一起藏山洞、睡山沟。他常教育民兵:“搞革命就不能怕死、怕吃苦,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坚持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泄露党的秘密。”

  1943年年底,王少奇调任冀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兼政委。为了解决部队医疗问题,他组织开办卫生训练班,还秘密潜入北平、香河等地筹措资金、药品和医疗器械。“王少奇和战友们的不懈努力,为冀热辽军区奠定了卫生工作基础。”天津市盘山烈士陵园主任郑辉说。

  1944年10月17日,王少奇在丰润县杨家铺参加区党委扩大会议时,遭数路日伪军包围。王少奇尽力冲出敌人火力网后,看到战友负伤,于是果断返回,为战友包扎时不幸胸部中弹。为了保守党的机密,他艰难撑起身体,烧毁了身上携带的文件后继续向敌人射击,并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

  每年清明,王少奇之孙王继烈都会带着孩子到盘山烈士陵园祭奠,在王少奇的墓碑前,讲讲这一年取得的新成绩。“自爷爷起,我们家四代人都是共产党员,这份红色基因一直激励着我,我也会继续担负起属于我们的责任,传承好这份红色家风。”王继烈说。

[责任编辑:阿依排日·阿布拉]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