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园里的幸福滋味
2025-06-27 13:09:55 石榴云

  6月25日清晨8点,在新疆石河子农村合作银行北野支行(以下简称:石河子农合行北野支行),一声清亮的鸡鸣撕破薄雾,芦花鸡群扑棱着翅膀跃上栖架,此起彼伏的啼鸣声中,行长王亚飞提着水桶走进支行后院的小菜园。晨光里,西红柿藤攀着竹竿向上舒展,巴掌大的叶片间,青绿色的果子正悄悄膨大;旁边的辣椒丛,几朵小白花正怯生生地探着头,底下藏着几根弯月似的嫩椒。而在菜园东侧的水洼边,一群红嘴雁正扑棱着灰蓝色的翅膀戏水,鲜红的喙啄起水珠,在朝阳里划出亮晶晶的弧线。

  荒地上的第一颗种子

  这片菜园的故事得从头说起。为了改善基层网点员工的吃住条件,构建“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企业文化,2011年,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号召农牧区网点根据自身条件,在网点院内建设“小菜园、小宿舍、小食堂、小澡堂、小阅览室”等,随着“五小工程”在新疆农信系统全面铺开,离市区100多公里的石河子农合行北野支行的小菜园也于2014年春天应运而生。

  2014年,石河子农合行北野支行刚开张一年,首任行长带着大伙儿利用休息时间在院子里铲除荒草,铁锹头撞上的不是啤酒瓶,就是埋在土里的半块马掌,“这地早年怕是拴过马。”老员工冯玲玲蹲在地上扒拉着土块,指腹蹭过草根带出的湿土。那时刚入行的牛胜男还是个学徒,蹲在墙角用树枝在板结的土里戳出小坑,每栽下一株“陇椒三号”菜苗,都要把土按得实实的,嘴里念叨着:“团里农技站的人说这辣椒要浅栽,根须得像小姑娘的辫子散开才长得旺。”

  十年光阴流转,菜畦从最初的三分地扩到半亩,墙角那棵歪脖子苹果树还留着开张时的模样。而鸡舍就在果树旁,原木色的围栏上爬满了牵牛花,每天清晨8点,第一声鸡鸣总会准时唤醒沉睡的小院。

  鸡舍与雁池的“交响乐”

  挨着菜园的鸡舍和雁池是王亚飞的“责任田”。100多只芦花鸡刚买回来时,个个毛茸茸像团绒球,而旁边水洼里的40只红嘴雁已长出油亮的羽毛。王亚飞的笔记本里记着两笔账:芦花鸡食谱:玉米面掺麦麸,拌切碎的菜叶,每日产蛋约50枚;红嘴雁食谱:除了谷物,还要加碎肉,每周能收5枚青灰色的雁蛋。

  每天清晨,鸡舍的“咯咯”声和雁池的“嘎嘎”声总会准时合奏。王亚飞捡蛋时,会把芦花鸡蛋和雁蛋分开放(雁蛋个头比鸡蛋大上一圈,壳上带着淡青色的斑点)。遇到新下的雁蛋,他会特意用棉布擦干净,放进标着“营养餐”的铁盒里。除了日常喂养,每周三是固定的鸡舍清洁日,王亚飞带着员工用石灰水消毒,更换干燥的稻草垫料,“鸡舍干爽,鸡崽子们才少生病。”他常这样念叨。

  饭桌上的烟火协奏曲

  “今天有口福了!”厨师王姐掀开蒸笼,雾气中露出金黄的鸡蛋羹,上面撒着刚摘的葱花;旁边的砂锅里,红嘴雁蛋炖的豆腐正咕嘟咕嘟冒泡,青灰色的蛋壳切成两半,蛋白像羊脂玉般透亮。更惹眼的是大盘鸡旁边的另一道菜——酱焖红嘴雁,深褐色的酱汁裹着紧实的肉块,青椒与红椒在油花里舒展,浓郁的香气瞬间填满屋子。客户经理李璞钰夹起一筷子辣椒喊起来:“这辣椒是我栽的那垄!”大堂经理徐飞则指着雁蛋羹笑着说:“昨天闫珍珍捡的雁蛋,正好炖了给大家都补补。”

  饭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的不只是舌尖上的农信,还有红嘴雁的趣事:马小艳说它们总在水洼边“开会”,脖子伸得老长;李璞钰用废木料给雁池做了个跳板,现在红嘴雁上下水像走台阶;会计王倩把多余的雁蛋装在印着“农区鲜产”的礼盒里,送给来办业务的农户,“有农户收到后特意带了自家的玉米面来换”;而说起芦花鸡,王亚飞总会骄傲地分享:“上个月选了三只最精神的公鸡,送给连队的王大爷家配种,听说现在他家的鸡崽子长得可壮实了!”

  四季流转,小菜园与禽舍始终热闹。春天,菠菜拌香干配土鸡蛋炒饭;夏天,凉拌黄瓜搭雁肉汤面;秋天,萝卜炖牛腩时丢几块雁肉同煮;冬天,白菜粉条煲里必定是雁骨熬的高汤。

  窗台上的万寿菊开得金黄时,石河子农合行北野支行网点的留言板上会出多行字:“今日收获:黄瓜6根,青椒3斤,西红柿4斤,茄子2斤,鸡蛋45枚,雁蛋2枚。”旁边还要画上卡通鸡和雁,逗得大家忍俊不禁。而到冬季来临,员工们则会特意给鸡舍加装保暖帘,在饲料里增加花生碎,“得让这些小家伙暖暖和和过冬。”

(大家下班后在小菜园中忙碌。宋伟丽 摄)

  暮色里的幸福磁场

  夕阳西下,石河子农合行北野支行员工王倩正在给西红柿浇水,水珠落在叶片上,映着天边的晚霞闪闪发亮。员工闫珍珍准备了红嘴雁夜里要喝的清水,行长王亚飞在笔记本上记下鸡舍和雁池明天要做的事情,员工马小艳则摘了把新鲜的香菜,准备给大家拌雁蛋吃。

  不远处,红嘴雁排着队往窝里走,芦花鸡跃上了栖架。厨房的灯亮起来了,饭菜的香气混着雁群的“嘎嘎”声飘出小院,与远处的炊烟融在一起。

  大家知道,这片小小的天地早已不是简单的食材来源,当异地工作的年轻人一起翻土种菜、给鸡和红嘴雁搭窝时,那些共同劳动的清晨、围坐吃饭的夜晚、给禽舍铺新草的黄昏,都成了拴住人心的纽带。

  在这片充满民生温度的小院里,每一颗种子的生长、每一声禽鸟的啼鸣、每一顿饭菜的香气,都在悄悄书写着新疆农信人扎根乡土的幸福滋味。

  (通讯员 宋伟)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黄志航]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