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郭倩报道)矛盾不出社区,服务直达心坎。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北京路街道蜘蛛山社区,通过打造“流动居委会”、商圈“枫”景点、“乡音调解小分队”三大品牌,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楼宇巷陌间焕发鲜活生命力。
近日,城建小区内一场特殊的流动议事会火热开展。居民杨娟握着调解员的手连声道谢:“楼上孩子深夜跑动影响休息,多亏你们上门调解,现在邻里关系更和睦了!”
面对管理6个商住小区、83栋自建房所带来的困局,社区创新组建由党员干部、热心楼栋长组成的“流动居委会”,将办公桌搬到庭院楼道。今年以来,这支队伍凭借“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望闻问切”调解法,已化解多起邻里纠纷。
蜘蛛山社区所辖的阿勒泰路是北京路街道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为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打造渠道多元的“微阵地”,蜘蛛山社区在皓天国泰大饭店成立了商圈“枫”景点,该站点创新“1+N”联动机制,整合市监、司法、文旅等8个部门力量,组建律师、党员商户等参与的调解团队。
近日,“乡音调解小分队”调解员上门为辖区一对夫妇调解矛盾。高轩 摄
2月初,阿勒泰路668号突发下水管道堵塞,污水外溢影响沿线商铺经营。调解员木卡代斯·塔依尔接诉即办,第一时间联动建设部门完成管道的疏通。“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社区响应速度比专业物业公司还快!”奈斯酒店负责人曹娟的感慨,道出249家商铺的共同心声。
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占比较大的情况,蜘蛛山社区积极探索“乡音+调解”模式,组建“乡音调解小分队”,吸纳了来自豫、川、甘等地居民担任调解员,用方言乡情化解矛盾纠纷。
“小张,老家收成可好?”一句乡音问候,让在宿舍怄气的张伟红了眼眶。最近因琐事和妻子吵架,张伟赌气搬到了单位宿舍。调解员陈金苍操着张伟的家乡话口音,耐心劝导。最终,张伟和妻子都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张伟搬回家中。
陈金苍的笔记本上记满心得,“说家乡话、聊家常事,往往就能解开外地务工人员的心结。”
来自四川的务工人员李大姐说:“听到家乡话,就像见到亲人,什么委屈都愿意倾诉。”
“我们将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蜘蛛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徐丽子表示。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