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杨舒涵报道)4月25日,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闻通气会,公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至2025年4月1日,乌鲁木齐两级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4108件(占全疆知识产权案件的52.56%),审结3944件,结案率96.01%。案件数年均增长36.4%,其中涉新技术、新业态案件占比从18.9%跃升至41.56%。
乌鲁木齐知识产权法庭于2020年在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揭牌设立,是新疆首个集中管辖知识产权案件的专门法庭。
4月25日,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2025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闻通气会。郑心妍摄
五年来,乌鲁木齐知识产权法庭着力依法保护涉农知识产权与民族品牌,审理玉米、和田玫瑰等植物新品种案件47件,判赔金额达892.8万元。严惩侵害“楼兰”“伊力”等民族品牌商标权行为,护航“电动烤馕机”“哈萨克族刺绣”等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助力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在惩罚性赔偿适用上,依据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指导意见,单案判赔额达70万元,强化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的震慑作用;针对技术类案件“事实查明难”,法庭引入技术调查官,聘请机械制造、农业等领域专家协助专利侵权比对,同时依托克拉玛依巡回审判点,构建“云法庭”多元解纷平台,技术案件上诉移送周期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3月,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还推动设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法庭,集中管辖涉自贸试验区的知识产权案件,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纠纷等,更好服务自贸试验区各类经营主体。
从域名注册到技术保护,从守护“老字号”到激励“新创意”,每个案例的背后都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站在新起点,乌鲁木齐知识产权法庭将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深入自由贸易试验区块、综合保税区、国际陆港区提供“面对面”护企、惠企法律服务,助力企业防范风险;依托“一季度一联席”机制、国家法官学院培训等,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审判队伍专业素养,用法治护航创新创造。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