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西的“红杜鹃”在帕米尔高原植根,教育之花正将希望与梦想绽放。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如同一幅精心绘制的春日画卷,把江西的红色文化、先进技术和深厚情谊,一同播撒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江西与新疆克州虽隔千山万水,但援疆情谊紧密相连。江西省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自2023年4月入疆以来,在赣新两地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秉持“援助新疆就是建设江西”的理念,紧扣受援地需求,从政治建设、项目带动、产业协作、教育医疗及民族团结等多维度推进援疆工作,为克州尤其是阿克陶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江西力量,成效显著。
江西援建的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布伦口村的江西新村外景(2017年4月10日摄)。图片由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克州江西实验中学(阿克陶县雪松中学)红杜鹃合唱团在排练(2024年7月10日摄)。图片由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2024年2月6日,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组织克州30名少年儿童到江西开展“赣克两地一家亲·民族团结过大年”足球冬令营活动。图为孩子们在江西省定南县参加迎新春文艺汇演后合影留念(2024年2月12日摄)。图片由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教育援疆 “红杜鹃”绽放课堂
“剪纸里的井冈山,陶泥中的瑞金红。”克州江西实验中学(阿克陶县雪松中学)学生古丽米热·阿布都展示着社团作品。
4000余名学生通过“红杜鹃微讲堂”连线江西革命旧址,江西组织157所省内学校开展“百校万生”结对活动,2.1万名师生在“重走长征路”VR课程和“谷雨诗会”互动活动中接受红色洗礼和传统文化教育……
在克州江西实验中学(阿克陶县雪松中学),“红杜鹃”文化标识随处可见,红杜鹃广场成为学生交流学习的阵地。
在师资培育方面,江西援疆教师通过“青蓝工程”与当地104名青年教师结对,开展“红杜鹃”教育志愿服务活动180余场,惠及师生3万余人次。
江西援疆引入“赣教云”平台,实现赣陶两地师生“万里同课、万里同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
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江西援疆全方位培育骨干教师队伍,为新疆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尤为亮眼的是,2023年以来,克州江西实验中学、克州三中“红杜鹃”江西班本科上线率始终保持在72.1%和42.4%以上,成为区域教育提质的标杆。
“把科研成果写在昆仑山下!”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手持铜矿样本,在江西理工大学克州战略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院揭牌仪式上致辞。这支由3名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首次将“江西高校科技行”带入克州,推动南昌大学等8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克州校区)。
2024年,11名本科高校教师携“赣教云”平台进驻克州校区,实现“一堂课两地同上”的教学创新;江西高校在疆新增招生计划173名,16.1%的增幅背后,是赣陶两地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
“通过100余名江西援疆教师在阿克陶县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工作,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打造江西‘红杜鹃’育人品牌,为受援地学校输送高质量教育资源。”阿克陶县教育局副局长(江西援疆干部)闻洪介绍。
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坚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青少年为主体,以足球为媒介,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常态化组织赣克两地青少年开展“赣克两地一家亲·民族团结过大年”足球冬令营等活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专题片《跨越5000公里的足球之约》,掀起一波江西援疆“出圈”热潮。在援疆前指驻地开展“开放日”活动,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先后邀请26批次800余名各族干部群众到驻地参观、交流,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江西红医生”义诊公益行活动走进阿克陶县塔尔塔吉克族乡阿克库木村(2024年5月11日摄)。图片由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医疗援疆 “红医生”守护群众健康
“不用转院去喀什了!”阿克陶县塔尔塔吉克族乡巴格村牧民玉素甫江(化名)看着赣陶远程影像中心联影磁共振设备说。
两年来,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受捐了包括核磁共振、胃肠镜、除颤仪、麻醉机、血液回收机、呼吸机等价值1500余万元的医疗设施设备,结束了群众到外地做相关检查和治疗的历史。
“江西医生把省级医院搬到了家门口”的感慨,在农牧民中口口相传。这一突破源于江西创新推行的县级医院“1+N”组团式医疗援疆模式: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健委、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联合印发《江西省“1+N”组团式医疗援疆实施方案》,建立由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和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统筹指导,“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负责,省直医院主要支撑,地市级医院共同参与”的帮扶体系——江西省内13家三甲医院对口帮扶阿克陶县人民医院30个学科,66名柔性援疆医生以“院包科”形式驻点帮扶,实现学科援助全覆盖。
在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推动下,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引进了“李爱青博士工作站”,成立了“郑宏名医工作室”“胡志前名医工作室”。新开设了内镜中心、肿瘤科、口腔颌面外科、赣陶远程影像中心、乳腺外科、肿瘤科门诊和院感、质控8个职能部门,病理科、检验科、中医康复科、麻醉苏醒室、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健康管理中心完成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普外科、皮肤科获批克州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先后通过了自治区“卒中中心”、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医疗急救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阿克陶县人民医院医疗总收入达1.53亿元(同比增长27.37%),转院人次同比减少54.3%;2025年5月,中医康复科团队在援疆医生带领下,在第五届全国康复治疗病例大赛与科普大赛中荣获病例、科普双项二等奖,实现新疆医疗机构历史性突破。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援疆医生与当地医护人员结对71对,通过“传帮带”机制,本地医生已成功申报克州科技局课题3项,发表论文5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1项,其中涉及三级以上手术的17项。这些数字背后,是江西医疗专家“留下带不走的技术”的承诺。
江西援疆医生组建“江西红医生”志愿服务队,开展“江西红医生大讲堂”及义诊活动200余场;实施“光明行动”白内障手术312例、“微笑陶陶”唇腭裂修复术8例、消化道早癌筛查403例次。“江西红医生”系列活动受到当地群众广泛称赞。
2025年3月,阿克陶县人民医院眼科医师司马义·胡大白独立完成了他个人也是该院本地医生成功实施的首例白内障摘除手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岚(左)与阿克陶县巴仁乡萨依巴格村土陶烧制工艺第7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奥布力塔力普·阿吉,在江西省景德镇市陶源谷三宝萤造体验店交流(2024年10月19日摄)。图片由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江西援疆实施阿克陶县林果提质增效示范工程。图为果农在采收江西科技援助培育的特色良种巴仁杏(2022年6月25日摄)。图片由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在阿克陶县设立唐锦家庭工坊,让村民实现就近就地增收(2024年7月9日摄)。图片由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
产业援疆 激活高原发展引擎
在阿克陶县昆仑佳苑设施农业产业园,2000多座由江西援疆资金打造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在阿克陶县巴仁乡和加马铁热克乡,3000亩芦笋种植加工基地等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江西农业技术团队同步开展种植培训,使这片土地成为阿克陶的“产业名片”。
“我们的袜子销往中亚五国!”新疆唐锦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织机声与各族女工的歌声交织。这家袜企落户阿克陶,带动约1200人就业。
“我在江西‘就业之家’找到了月薪5000元的工作。”阿克陶青年麦尔旦·麦麦提展示着社保手续。江西建成的23家“就业之家”已提供岗位2.07万个,3.7万人次参加技术培训。
在赣州市“克州阿克陶展示馆”,古丽巴努的柯尔克孜族刺绣挂毯通过江西客商的电商直播售往全国,“订单排到明年”的笑容,映照着产业援疆的民生温度。
2023年以来,江西组织“克州招商行动江西行”等重大活动4场,截至目前,引进签约企业8家,签约项目11个,41.36亿元投资催生出相关产业集群。
依托克州的区位优势,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推动南康家具产业落户阿图什市。2024年5月,组织“援疆省区企业中亚行”商贸团赴塔吉克斯坦等三国考察;同年7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新疆克州(中亚)家具展销会暨南康家具订货会,促成3.2亿元订单签订,助力相关产业迈向国际市场。
打破结对关系界限,江西积极引进省内优势产业集群和优质企业在全疆投资兴业。充分利用塔城地区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江西省国控集团和江西联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进新疆信达技术有限公司中高压化成箔项目落户额敏县,投资达12.4亿元;推动江西文演集团和泰豪集团在阿拉尔市建设塔里木理工学院。围绕克州优势矿产资源,积极开展地质援疆,成立了克州地质研究院和赣新地质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促进克州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教育“红杜鹃”绽放帕米尔高原课堂,到“江西红医生”守护边疆群众健康,再到产业项目激活戈壁经济——十一批777名江西援疆干部人才接力奋斗,近600个援疆项目落地生根,全方位推动克州特别是阿克陶县经济社会发展。“援助新疆就是建设江西”的理念,在昆仑山下转化为生动实践:赣陶两地学校结对共建、医护人员师带徒传承、产业项目带动群众就业,处处彰显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根基。
“下一步,江西援疆干部人才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1355’援疆工作思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擦亮‘红杜鹃’教育援疆、‘江西红医生’医疗援疆等品牌。”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赖晓军说,“我们还将在产业援疆、文化润疆等方面持续发力,与克州各族群众携手绘就民族团结、协同发展的时代画卷,在帕米尔高原续写赣克一家亲的援疆新篇。”
(蔡善兵、黄群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