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相望,豫哈情深。
从悠远的“玉石之路”,到辉煌的“丝绸之路”;从政府间全面合作,到民间的频繁往来,中原和天山始终心手相连、根脉相牵。
豫剧现代戏《焦裕禄》作为“豫哈情·文化行”豫剧哈密展演活动的首个剧目,在哈密市南粤文化中心精彩上演(2023年2月26日摄)。王一川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立足受援地所需、河南省所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担应尽之责、谋务实之策、行固本之举,推动对口援疆工作高质量开展,努力谱写豫新合作交流新篇章。
情满哈密 富民兴边
今年1月20日,为期7天的河南援疆“哈密号”年货节在郑州4个人员密集场地举行,一系列富有新疆特色的文艺表演、来自新疆哈密的优质特色产品荟萃,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味蕾的双重享受,更为郑州市民送去了冬日的欢乐和新疆特色年货。
进入新时代,河南援疆工作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中欧班列、高压输电、算力合作,一条条线路载货物越崇山,携光电上云端,开启数字经济时代合作新模式;豫新两地共建的“陆上丝绸之路”再添新动脉,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天山号—豫新班列”从河南省郑州市发车,驶往乌鲁木齐(3月16日摄)。这是河南至新疆开行的首趟省际班列,标志着豫新两地合作交流再添新动脉。河南省援疆指挥部供图
每年瓜果成熟时,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都会忙碌起来。他们积极对接销售渠道,将哈密的香甜瓜果输送到中原市场,帮助当地群众扩大销路、增收致富。这种实实在在的帮助,让哈密人民深切感受到河南人民的深情厚谊。
如何推动豫哈合作迈上新台阶?唯有创新援疆模式。
河南利用郑州地铁客流量大、覆盖面广的有利条件,把宣传新疆农副产品、文化旅游等内容的列车命名为“哈密号”专列,不断扩大地铁宣传影响力,通过地铁电视、语音广播等站内宣传方式,全方位展示哈密特色资源,推介“丝路名城、甜美哈密”品牌形象。
目前,郑州地铁“哈密号”增加至29列、全年覆盖2亿人次。这些专列和通道成为宣传哈密的“流动展厅”和“固定窗口”,每天都有来自天南海北的乘客通过郑州地铁了解哈密、感知哈密、向往哈密。
此外,河南多个城市还陆续推出“哈密号”公交、“豫疆号”专列等品牌活动,进一步扩大援疆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文化援疆 润情润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也是民族团结的纽带。文化援疆就像在沙漠中引入甘泉,源远流长,浸润人心。
河南援疆工作注重文化交融,通过举办“哈密文化中原行活动”、实施“文艺扶持计划”、推动文物资源共享等一系列文化润疆举措,让中原文化和哈密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绽放绚丽光彩的同时,增进豫哈两地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由河南省援疆资金建设的左公文化苑在哈密市伊州区落成,至今已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图为游客参观左公文化苑(2021年10月5日摄)。伊轩摄
河南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文化润疆工作,积极推介哈密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援疆模式,郑州地铁开通“哈密号”“新星号”专列,6个省辖市开通“哈密号”公交,全方位展示哈密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特色物产,推动豫哈交往交流交融取得丰硕成果。
河南持续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精心打造中华文明探源、千里黄河研习、红色基因传承等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新疆游客到河南旅游;组织开展“中原文化天山行”“文化润疆·豫哈少年行”“传承红色基因·寻访红色足迹”等主题的夏令营、体育活动和交流活动,深化各族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仅今年就开展两地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30余场次,举办文旅推介活动10余场。由河南省委宣传部会同河南日报社、河南广播电视台、哈密市委统战部组织的“了不起的少年”豫哈夏令营研学活动、哈密“百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中原行”交流学习活动,受到各方高度评价。
在“哈密文化中原行”方面,河南积极推动情景歌舞《伊州印象》到豫巡演,让河南人民近距离感受哈密文化的魅力。在“中原文化兵团行”方面,河南将殷墟甲骨文、红旗渠精神等引入兵团,推动两地文化深度交流。
2024年11月27日,由河南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承办的“小手拉大手,一起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卡子湖村小学启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互动形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今年5月19日至23日,河南省开展“2025年中原名班主任哈密行活动”,一批中原名班主任跨越千里组团来到天山脚下,开启援疆送培活动。
2018年,河南启动全省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探索出一套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河南模式”,尤其是五项全能班主任基本功修炼,已成为全省和全国教育系统关注度、参与度最高的活动之一。在哈密,“五项全能班主任培训课程”受到教师广泛赞誉。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也是援疆工作的重要领域。河南作为教育大省,在援疆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哈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系列举措为哈密教育事业增添新活力。
河南援疆指挥部选派大量优秀教师赴哈密支教,推动教育部“组团式”援疆试点学校增加到7所;搭建“河南援疆名师工作室”“中原名师哈密工作站”等平台,为哈密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教师。
此外,河南还积极争取高考招生政策倾斜,向哈密开放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学资源库,让哈密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今年,河南教育援疆实现新提升。探索“市包县”“市包校”共建机制,选派教育人才420名,实施教师引领“青蓝工程”,受益教师3000余人。三所豫哈实验学校全部投用,第四实验学校开工建设。一次性选派50名河南高层次人才支持哈密发展本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豫哈两地丰富多彩的教育共建活动,不仅增进了豫新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产业援疆 共谋发展
每天,在豫哈地质科技园里,都能见到河南省地质局、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30名援疆干部的身影。他们用热火朝天的干劲,不断刷新着河南地质哈密工作站的成绩单。
河南地质援疆工作者在哈密戈壁勘探矿产资源(2024年9月16日摄)。周强摄
产业是援疆工作的重头戏。河南省在产业援疆方面下大力气、出真功夫——抓实招商引资,构建“政府+商(协)会+企业”的科技产业援疆新模式,推动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
河南龙成集团,投资超百亿元在伊吾县建设1500万吨/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河南神火集团,在哈密合作开发优质煤炭资源,未来向煤制气产业延伸;中豫航空、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拓展物流新通道,帮助哈密形成东联西出、南通北拓的公铁航多式联运交通大格局。一批批企业“组团式”援疆,让哈密产业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在科技援疆方面,河南谋划建设“河南科技援疆服务中心”,通过搭建平台引智、引技等方式,为哈密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河南省委和省政府推动建立豫哈就业创业综合信息一体化平台系统;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与伊州区合作共建哈密数据要素产业园,做优做强数字经济,助力哈密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豫哈地质科技园、豫哈创新联动中心、豫哈科技服务中心等相继建立。为解决哈密高端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今年,河南省组织“中原院士专家哈密行”,协调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和10名中原学者设立哈密工作站,引进8名博士后入驻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
如今,在哈密的工业园区、农业基地、旅游景区等,随处可见河南援疆的成果和印记。这些技术和项目不仅为哈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更为豫新两地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
“河南援疆·豫哈情深”——宇通客车·哈密市东畅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纯电动公交车批量交付仪式在哈密市伊州区举行(2024年1月6日摄)。杨宏建摄
医疗援疆 暖心惠民
今年5月,河南省新一批骨干医师组成的援疆医疗队抵达哈密,奔赴哈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同一个月,河南省健康科技学会会长张玉安率9位介入医学领域权威专家来到哈密,以学术交流为媒、以技术帮扶为桥,开启豫哈两地健康科技领域的深度协作,为边疆医疗事业注入创新活力。
健康是人民幸福的基石,医疗是民生之需,也是援疆工作的重要领域。自河南开展医疗援疆工作以来,一批又一批医疗专家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哈密,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理念带到祖国边疆。
河南制订了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援疆实施方案,构建了市县到乡镇、名医到全科医生、临床到公共卫生、帮带医疗队伍到打造重点专科的完整链条,同时以师带徒,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批医疗骨干。
河南还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通过选派中医专家、投入援疆资金180万元建立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和中医药传承创新研学馆,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等,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哈密生根、发展。
在哈密市中心医院、兵团十三师红星医院等医疗机构,河南援疆医生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更传递了河南人民的深情厚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借助5G远程技术,与哈密市中心医院成功完成多例高难度手术;河南省人民医院先后选派200余名援疆专家到兵团十三师红星医院开展中长期帮扶工作;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从2002年起开始向哈密市妇幼保健院派驻专家团开展技术指导、义诊,还通过查房带教、疑难患者会诊、开展专题讲座、开通“云上妇幼”等多种方式,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近3年,河南援疆医疗专家在哈密和兵团十三师累计完成诊疗近30万人次……
今年截至目前,河南在医疗援疆工作中累计向哈密选派医生300多人,诊治病人4.7万人次,成立中原名医工作室15个,形成医疗援疆完整链条。协调河南中医药大学等联合选派30名专家开展“组团式”援疆,集中选派89名“小组团”援疆医生,攻关突破新技术118项。
全面援疆 再谱新篇
山河万里,情怀如一。
从中原大地到西北边陲,从巍峨嵩山到大美天山,对口援疆跨千山、越万水,随着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一座座友谊之桥、心灵之桥、文化之桥在豫新两地搭建,更把豫新两地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对口支援哈密是党中央赋予河南的光荣使命。
光荣使命如何圆满完成?河南援疆之策铿锵有力: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更好担应尽之责、谋务实之策、行固本之举,强化全面提升,注重务实高效,持续深化民生惠疆、产业兴疆、文化润疆、人才援疆。
促进各民族“三交”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河南援疆指挥部的做法是:通过推动党建结对共建、打造“三交”有效载体等方式,不断推动豫哈两地人民交往交流交融。
河南省援疆指挥部还将在四个方面下功夫,推进援疆工作更上层楼。
——聚焦凝聚人心,持续深化“五个认同”。充分发挥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两地人文交流,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强化规划引领,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加大对哈密、兵团十三师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支持哈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就业创业基地。扩大“组团式”支援规模,高质量推进教育、卫生、就业等民生项目建设。
——做好智力援疆,持续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两地干部交流、挂职,常态化开展帮带提升工程。深入开展青少年结对子、手拉手融情实践活动,精心组织“中原文化天山行”活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化产业援疆,持续加快项目建设。积极发挥豫哈零碳科技产业援疆平台作用,拓展产业合作空间,促进河南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食品产业、科技创新等与新疆合作,招引更多河南企业进疆投资发展。
……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河南援疆,这曲豫哈两地新时代团结奋进之歌正在合奏,这幅豫哈两地富民兴疆的新画卷正在共绘。
哈密,明天更美好!
(刘俊锋)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