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生态保护修复 新疆抓好退耕还林守护绿水青山
2023-07-16 23:15:33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

  7月炎炎夏日,在呼图壁县老龙河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今年春季补植的梭梭幼苗经过精心管护,已扎根戈壁,在荒芜的土地上顽强生长,留下一排排绿色。

呼图壁县老龙河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的梭梭林。图由自治区退耕还林中心提供

  “这片梭梭是今年按照调研组建议进行补植补造的,绝大部分都已成活。”呼图壁县林业和草原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韩靖说。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于1999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重要生态建设工程,旨在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草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生态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围绕“退耕还林存在问题及对策”开展系统深入调研,历时两月,实地调研了45个县级行政单位退耕还林情况。调研运用3S技术手段,通过卫星影像与退耕还林矢量数据结合筛选疑似问题图斑282个,通过对边远、戈壁、荒漠、盐碱重等立地条件较差的退耕林现地核查,精确掌握全区退耕还林工作落实情况。

  今年春季,调研组在呼图壁县老龙河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调研时,发现梭梭地苗木保存率较低,林分退化情况严重。承包该地块的退耕还林企业经营者反映,病虫害对苗木生长影响很大,而且初春融雪前,野生动物因食物短缺啃食新植幼苗,造成幼苗大面积死亡。

  面对承包企业反映的问题,调研组现场仔细察看了被毁坏的苗木,了解补植过程,分析发生病虫害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一是严把苗木质量关,栽植过程中,做到深浅适宜。二是抚育管护采用防鼠网、生物技术、营林措施等林木兔害防治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林木存活率。

  经过指导,呼图壁县采取多种措施补植补造,整改成效显著。同时,积极学习邻近县市成功经验,引进造林经验丰富的承包企业。

  “我从2016年就开始在新疆种梭梭,还去内蒙古专门学习考察过造林经验。近几年,结合新疆气候和土壤条件,总结出一套适合新疆的造林模式。现在奇台、木垒承包地造林成功率都在75%以上。”承包企业负责人王志伟对发展退耕还林地充满信心。

  今年6月26日,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调研组再次来到呼图壁县老龙河国家级公益林管护站,两个月前补植的梭梭苗已扎根戈壁,显露出勃勃生机。

  “三分种树,七分管,十分保活才保险。”眼下正值新疆夏季高温期,苗木日常养护浇水是关键。调研组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指导各地结合立地条件、气候环境,合理、适量、适时地进行浇灌。对验收合格的退耕还林地块,将补助资金尽快通过“一卡通”兑现到户。

  新疆自2000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在风沙盐碱危害严重、生态区位重要的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还林、荒山荒地造林、封育等方式,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911.4万亩,有力保护和修复了生态环境。新疆还积极利用退耕还林工程,建成了1200万亩环塔里木盆地林果带,实现了林果业的产业化发展,受益农民达170余万人。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推进退耕还林提质增效,一方面加大补植补造力度,确保退耕还林面积不减少;一方面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让山川更绿、生态更美、农民更富。

[责任编辑:梁丽]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