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 郭玲
8月29日12时30分许,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赤哲嘎善村村民刘春雷开着比亚迪通过哈萨克斯坦边检,驶入附近哈方设置的停车场,交车、买票,打车去车站,乘上回国的客车……17时12分,一回到家里,他又匆匆到超市,给孩子准备开学的用品。
刘春雷在车辆待出境 “缓冲区”排队。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范琼燕摄
圆圆的脸,小麦色皮肤的刘春雷,一看就是个朴实的农民。现在,他是一名整车出口“摆渡人”即接车人,这个职业因今年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外贸商品车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而兴起。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产商品车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远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口岸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胡来杰介绍,今年至8月27日,经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车辆已超过14万辆,其中出口商品车达到6.6万辆,同比增长123.9%,成为新疆对外贸易新亮点。
这也意味着,今年许多的整车出口车辆是由像刘春雷这样的 “摆渡人”,开车从中方霍尔果斯口岸通关至哈方努尔饶尔口岸,送至对方客户委派的接车人手中。
8月28日10时20分,乘车从霍尔果斯市南京路往南至六代国门,一路上,记者看见铲车、牵引车、轿车、越野车、SUV等各种车辆,从四面八方向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汇聚。
车辆在待出境 “缓冲区”排队。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 范琼燕摄
11时15分,在南京路通往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的车辆待出境 “缓冲区”,各方抵达的车辆在这里扫预约二维码、确认车辆信息后,有序排队等待通关,在此,记者遇见了整车出口“摆渡人”刘春雷。
刘春雷排到车队尾部,跟着前车一点点移动,他告诉记者,以前开过装载车,10年前回村种桃子,随着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有了闲暇。今年,听说口岸上接车比较挣钱,便从事了这一行。
“共建‘一带一路’,让我们有了更多就业机会。”他说,整车出口“摆渡人”的工作职责很简单,从各处海关监管区将车辆接上,到达中方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由海关办理通关,通过界桥到达哈方努尔饶尔口岸办理通关,然后在附近停车场交车。其车辆的报关手续都由出口车辆的公司准备齐全。
“摆渡人”的从业门槛不高,有护照和驾驶证就行。刘春雷说,年初因为出口车辆一下增多,接车人比较紧俏。现在,干这个的人多了,“摆渡”一辆汽车500元,工程车800元至1000元。
与记者谈话间,前面已空出10米多距离,“咋还不跟上。”前车司机走过来询问,刘春雷说,虽然“摆渡人”并不认识,但是前后都会互相照应。
刘春雷从今年6月开始当“摆渡人”,28日当天,他接了8月的第16辆车。“陕汽、重汽、理想、吉利……很多品牌的车我都接过,运气好的时候还接过工程车辆。” 他感慨道,如果不是干这行,真还没机会了解和开到这么多类型的车。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口岸管理局通关科科长许家辉介绍,现在有29个品牌的商品车从这里出口,而且品牌数量仍在增加。
为确保出口车辆安全、高效通关,霍尔果斯市人民政府统筹边检、海关等职能单位密切协作,及时解决通关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并通过边检会谈会晤机制,协调哈萨克斯坦边检部门解决通关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减少了车辆排队时间。
到了用饭时间,“缓冲区”里忙碌卖水和食物的摊贩多了,车队间有人流走动,刘春雷在车上解决了午餐和晚餐。“我带了一天吃的,够了。”他30多次出国经历中,因为“摆渡”车辆出关时太晚的情况并不多,在哈萨克斯坦那边的旅馆住过五六次。
“每天20时,哈方到中方的客车就收车了,第一次留宿哈方是6月26日晚上。”他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时跟随中方的其他接车人在一家旅社住宿,回程车票是旅社代买的。
跟着车队一点点前移,23时,刘春雷已刷通关卡进入海关车辆进出境查验场。“多数时候我都能当天通关,像今天这种情况较少,听说咱们正在跟哈方协调。”他准备先在车上睡了,到此记者已不能深入,借着灯光向前望去,界桥上已排满了车。
从8月15日零时起,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开始试行24小时货运通关,成为新疆首个24小时货运通关的公路口岸。边检、海关等职能单位密切协作,全力保障进出境车辆随到随放,最大限度压缩出入境车辆运输组织时间。
自试行24小时货运通关,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夜里也是灯火通明,让刘春雷这样的整车出口“摆渡人”晚上排队通关也不耽误。
偶尔需要在哈方住宿时,出口车辆的公司会支付200元补贴,但刘春雷表示,每一次出国门就特别想家,想祖国。“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感觉,许多同去的人都这样认为。”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