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之路·筑梦丨在舌尖上的“一带一路”叫响“伊犁火锅”品牌
2023-09-23 18:31:40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黑宏伟

  9月22日,中午饭点,走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的大街上,记者发现一家饭店标牌上有火锅的图案。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抵挡不住诱惑,进店就餐。毕竟在以“冷餐”为主的吉尔吉斯斯坦,能吃上一顿火锅,对中国胃的吸引力实在太大。

  这家位于比什凯克街头的“网红”火锅店名为“伊犁火锅”,老板马俊林,新疆伊犁人。

伊犁火锅店内各类丰富的食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摄

  马俊林皮肤黝黑,身材微胖,笑起来略显憨厚,但内心是个敢闯敢干的人。

  2010年,在伊宁县搞了多年农业的马俊林,琢磨着想换个事做。碰巧一个朋友在埃及居住多年,闲聊期间,他告诉马俊林,想在当地开个中餐馆,可没找到合适的合伙人。

  马俊林闻声心想“虽然这些年跟土地打交道多,但做饭咱在县里也是出了名的香”,遂带上积蓄,奔赴埃及开罗,简单调研后,选址、装修,中餐馆就这么风风火火开起来了。

  一晃过了8年,由于各种原因,经营出现困难,马俊林决定再次寻找出路。

  新疆伊犁靠近边境,共建“一带一路”以来,有不少人奔赴中亚地区做生意。马俊林感觉,跟着国家政策走准没错。

  马俊林打听了一圈,发现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中餐馆比较少。“竞争不激烈,挣钱的概率就大。”2018年6月,一趟飞机,马俊林落地比什凯克。

  有了之前多年做餐饮的经验,这一次,马俊林在选择做什么类型的餐饮上,更加用心。走访过整个城市后他发现,这里没有火锅店,但中国人却不少。商机,不就这么来了么?

  当时,马俊林手头并不宽裕。他选了一家小店面,简单装修。

  同一时间,马俊林回国,经朋友介绍买了一个火锅底“秘方”。他早已有想法——要兼顾国人和当地人的共同口味,不能过于油、辣,也不能过于清淡。最终他选择孜然锅底为“最大公约数”。

  每天清晨,马俊林都要早起炒锅底。开业第一个月,“伊犁火锅”就在比什凯克“火”了。每到饭点,店门口排起长长的队,里面有中国人,也有当地人。

  第二年,马俊林就选了新址,扩大店面。与此同时,店里不仅仅经营火锅,还做大盘鸡、椒麻鸡、过油肉等新疆菜。本地厨师不会做,他就手把手地教到会为止。

  “过来投资、做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单单一个火锅已经满足不了大家的味蕾了。”马俊林笑着说,“新疆菜我拿手,天南地北的人也都爱吃,所以就推出了‘火锅’加‘新疆菜’双菜单模式。”

  火上加火。如今马俊林在比什凯克已有三家店面,在哈萨克斯坦还有两家加盟店。

  “祖国强大了,机遇多了,越来越多国人走出国门,我们的生意更好做了,底气也更足了。”马俊林说,要把这几家店当作百年老店去打造,用心经营,做出品牌,在舌尖上的“一带一路”,留下“伊犁火锅”的名字。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刘豪]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