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联动丨新疆日报携手粤川鄂闽党报共同推出:东西南北中 自贸试验区连连看
2024-03-08 11:26:08 石榴云/新疆日报

编者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其担负的使命更加重大。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新疆日报联合沿海、内陆4家省级党报及新媒体,共同推出“东西南北中自贸试验区连连看”联动报道,全方位展示各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大胆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新疆自贸试验区:开放前沿勇闯新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黑宏伟

  2023年11月1日,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

  揭牌4个多月来,新疆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各项改革举措相继落地。今年初,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经开功能区块设立了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专窗。这是新疆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设立的首个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专窗,为经营主体搭建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出口通道,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规出口的难题。

2023年12月15日,企业代表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市片区高新功能区块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理业务。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邹懿 摄(资料图)

  这是新疆自贸试验区勇于改革的一个缩影。

  制度创新是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自成立以来,新疆自贸试验区承担着中央赋予的8个方面25条129项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创新空间大,开放程度高,联动发展格局广。

  获批以来,自治区成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个片区所在地州市党委和政府相继成立了片区工作领导小组,为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新疆按照“下放是原则,不下放是例外”的要求,将自治区级能够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依法下放给自贸试验区。

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新貌(2023年8月29日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 摄

  面对“怎么建”,各片区坚持差别化探索,结合自身特点,明确主攻方向,努力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创新的建设格局。

  ——乌鲁木齐片区: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落地;云存储产业园项目建成投用;开通第二条国际客运班线(乌鲁木齐—都拉塔—阿拉木图);“天山号”班列实现常态化发运;乌鲁木齐—阿拉木图定期国际全货运航线成功首航……

喀什综合保税区外景(2月8日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 摄

  ——喀什片区:创新产业链国际分工合作的“两国双园”模式;组建“海关南疆业务集中审核中心”打破现有“属地”与“口岸”的区域、功能和模式限制,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喀什至伊斯兰堡国际客运航线复航、至比什凯克货运航线开通……

  ——霍尔果斯片区:实行跨境电商“9610”货物一站式通关模式;出台全疆首个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汇率避险政策;哈萨克斯坦中央信贷银行、新疆银行、乌鲁木齐银行、中信银行在霍尔果斯设立分支机构;成立霍尔果斯市—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数字经济研究院……

  开放是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最鲜明的特点和底色。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后,一些重点商协会、企业等纷纷来疆考察,寻求市场机遇与合作空间。截至目前,三个片区新增经营主体超5000家。

  今年是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的第一年,是一个新的开始。

  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李轩表示,今年将在全面启动129项改革试点任务基础上,完成好2024年重点改革试点任务清单明确的79项改革试点任务、114项标志性举措,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尤其是在制度创新、机构和平台设立、产业发展等方面将形成标志性成果和建设经验,确保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出成果。


  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提升能级

  南方日报记者 唐子湉

  广州南沙南端的龙穴岛,南沙港码头桥吊频繁起落,装载着国产汽车的滚装船驶向中东;隔海遥望,深圳前海高楼林立,越来越多国际化机构落户;向南,珠海横琴正式封关运行,开启“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

  过去一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5799.5亿元,同比增长5.1%;实际利用外资41.9亿美元,以全省万分之六的面积吸引了全省外资总额的五分之一。

  201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三个片区。

俯瞰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南方日报供图

  9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不断推陈出新的新政策,让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跨境创业就业、生活安居更便利。前海不断扩大与港澳跨境执业便利,累计22类专业人士经备案(登记)即可在前海执业,965人次港澳专业人士完成执业备案(登记);南沙制定印发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涵盖6大产业领域146项境外职业资格;在横琴,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项目701个,建筑、旅游等领域的澳门专业人士赴横琴跨境执业人数增至1270人。

  在南沙区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东医谷,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各领域创新项目荟萃,其中不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企业。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张令 摄

  这是广东自贸试验区促进现代产业聚集的实践之一。2021年9月16日,《关于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印发,广东医谷被列入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工程项目(医疗健康产业)。此外,广东自贸试验区正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新突破,培育发展现代海洋产业。

  2023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2.75万家,同比增长21.3%,其中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217家,同比增长20.8%。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南沙港。 梁文祥 摄

  如今,南沙已集聚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25家企业入选2022年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

  前海实施“全球服务商计划”,招引培育金融、商贸物流、信息等8类全球服务商;深港国际金融城已吸引渣打银行、汇丰等333家金融机构。

  截至2023年9月末,横琴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等“四新”产业实有企业16216户,同比增长10.2%。

  风劲好扬帆,广东自贸试验区将对照“升级路线图”,全面提升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水平,打造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和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


  四川自贸试验区:从“试验田”走向“高产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碧红

  还有1个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将迎来挂牌7年的重要节点。截至2023年底,四川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近4批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成果中,四川贡献14项。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的泸州港。四川日报供图

  四川自贸试验区有着独特的战略定位:看全国,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看四川,其涵盖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川南临港片区,片区之间如何协同发展备受关注。

  为深化差别化探索,四川自贸试验区持续打造省内协同、省外协同和境外协同的多环节协同体系:区域内,创新设立13家协同改革先行区,加强集成创新、产业协作、平台共建,进一步释放自贸改革红利;区域外,签署多个“跨省(域)通办”合作协议,建立跨域沟通协办机制。

位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每天都有数班国际班列从这里发往全球。成都国际铁路港供图

  一组数据直观展现出四川自贸试验区正不断释放的“西引力”:截至2023年底,区域内累计新设企业27万家,为挂牌前12倍;外贸进出口额近5900亿元,年均增长14%……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全方位、多领域推动创新改革驶向深水区的一次次探索——

  金融创新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试点银行开立116户本外币合一账户,98户“首办户”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517笔、金额合计33.1亿元;建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实现知识产权融资20亿元……

位于中国—欧洲中心的成都高新区政服务服大厅。四川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供图

  全产业链创新稳步推进。创新航空维修“零部件便捷出区”等10余项举措,推动综保区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成本降低2%至5%;医药产品进口许可办理时间从100天缩短至20天,服务生物医药企业超3000家……

  从“试验田”走向“高产田”,四川自贸试验区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标国内先进地区自贸试验区,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集聚发展,有效提升了自贸试验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质量和水平。

  

  湖北自贸试验区:形成三百余项创新成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朝霞 通讯员 王斌

  截至2023年底,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全省万分之6.5的国土面积,贡献同期约28%的进出口额、26%的实际使用外资额。

  2017年4月,湖北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由武汉、襄阳、宜昌三个片区组成。挂牌以来,湖北自贸试验区在开放引领、制度创新、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累计形成325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省复制推广,其中28项获批在全国推广。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湖北日报供图

  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武汉片区在全国首创人才注册制和评价积分制,上线人才注册服务平台,填写数据后自动匹配并换算积分,达标可申请政策支持;襄阳片区以“车城英才计划”为牵引,着力构建全链条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宜昌片区创新打造一站式、系统化、智慧化人才服务信息平台,实行人才政策“一站受理、一网通办、智能匹配、免申即享”。

  聚集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以武汉片区为核心承载区的武汉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和生物医药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襄阳片区已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生产、检验检测等较完整的产业链;宜昌片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现代产业集群,在多个细分领域夺得“单项冠军”,正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千亿级产业集群。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湖北日报供图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湖北自贸试验区在全国首创“先出区、后报关”“先放行、后改单”改革,采取区域通关一体化方式申报出境货物,对轻微申报错误先放行后处理,运输车辆出区最快仅需6秒;在全国率先实施“跨境电商‘银关保’”等改革。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未来科技城。湖北日报供图

  同时,湖北自贸试验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武汉片区在全国率先实行自然人股权变更“先税后登一事联办”改革,平均办税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襄阳片区在全国首创财智服务平台,累计为55家小微出口企业授信1.12亿元,线上发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5840万元;宜昌片区在全国首创刷脸供电办电,帮助小微企业实现零成本接电。


  福建自贸试验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您好,这是您的台胞职业资格采信证书。”在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办事柜台,工作人员薛鹏把办理好的职业资格采信认证“红本”交到台胞手中。

  今年1月,商务部公布了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模式入选,其发轫地正是平潭综合实验区。

  为解决海峡两岸职业资格认证上的差异性问题,2018年起,平潭综合实验区率先开展两岸职业资格标准对比研究;2022年9月,全国首个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在平潭设立,为台胞创业就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以闽台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正是“因台而设”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始终保持的鲜明特色。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福建自贸试验区涵盖福州、厦门、平潭3个片区,自2015年4月挂牌运行以来,紧紧围绕“打造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和海丝沿线国家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建设目标,累计推出20批622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275项、对台120项。

  立足于打造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出众多对台先行先试举措,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创建了两岸农渔产品交易中心、两岸先端材料研发合作中心等一批示范项目……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同时,不断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践探索——福州片区融入福州新区建设,做大做强跨境电商、数字、医疗等产业;厦门片区融入厦门经济特区开发,服务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平潭片区融入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在旅游、对台等领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023年3月18日,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在福州举办,这是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展区。福建日报记者 吴鹏 摄

  福建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福建自贸试验区将持续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严培瑜]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