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进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的大开放,促进喀什地区大开发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稳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喀什实践。
● 喀什地委书记 聂壮/文
喀什综合保税区是南疆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光荣使命。2023年,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836.77亿元、增长71.2%,其中喀什综合保税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96.5亿元、增长78.1%,在全国157家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30位,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疆4个综合保税区首位;2024年1月至4月,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64.4亿元,继续领跑全疆各综合保税区。
新征程上,喀什地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以推进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的大开放,促进喀什地区大开发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稳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喀什实践。
更加突出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
依托喀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和“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大通道作用,坚持把综合保税区开发建设放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谋划布局,完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与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喀什经济开发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统筹建设,推进联动发展、协同发展,积极构建“一主两副”整体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出口商品加工集散、保税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加快把喀什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外向型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亚欧黄金通道的重要节点、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到“十四五”末,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000亿元,站稳全国第一梯队。
更加突出制度创新的核心作用
坚持以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改革试点任务,突出差别化探索,结合综合保税区实际推出一批自主创新事项,促进创新成果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南疆海关业务集中审核中心、智慧口岸“属地直通”创新成果,加快拓展“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推进综合保税区与机场“区港一体化”、数据交易服务、枢纽型综合功能“海外仓”等制度创新试点示范,积极开展“保税混矿”、陆路运输煤炭采信模式改革试点,探索创新自贸试验区政策框架下的综合保税区和县市“飞地园区”产业协同、政策共享、利益分配机制,最大限度让各县市搭上政策便车、参与建设发展、享受改革红利。
更加突出产业体系的骨干作用
坚持以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着力点,细化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产业链图谱,确定“链长”“链主”“群主”,促进综合保税区与开发区、县市工业园区分工协作、错位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特色优势外向型产业体系,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产业,重点围绕进出口资源落地加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产业链梯度转移,扶持做优保税物流、加工、仓储等产业,积极申建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示范园,培育壮大一般贸易,打造国际化商品加工集散基地,推动“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加工”经济转型。积极发展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有效扩大海外仓发展规模,推动保税维修及再制造业务发展;加快开展粮食资源和煤炭、矿产等能源进口,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扶持一批内外贸易一体化经营主体,依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丝路电商”,探索发展保税航油、跨境融资租赁、离岸贸易。发挥喀什航空口岸与综合保税区一体化布局优势,做大航空货运业务,提升现有8条国际货运航线运力,加快开通一批至中亚南亚国家及其他“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重要城市国际客货运航线,加密至国内外主要节点城市客运航线。推动综合保税区与喀什国际枢纽港协同发展,提升中欧班列、“中吉乌”多式联运班列、深穗喀、鲁疆(临沂—喀什)援疆班列运行效能。加快申建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航空、陆路口岸进境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申增陆路口岸功能,推进航空货运区和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高效运营,推动综合保税区与喀什航空口岸、边境陆路口岸、铁路场站、物流园区协同联动,培育多式联运物流品牌,打造亚欧黄金通道。以喀交会等国际会展品牌为抓手,深化与周边国家务实合作,积极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商品展销促销及经贸洽谈活动,大力推进保税展示交易、免税商品销售、汽车出口展销及跨境直播业务,提升综合保税区国际影响力。
更加突出科技平台的赋能作用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落实科技部、自治区、中国科学院、深圳市“四方合作”机制和科技援疆机制,发挥广东、深圳、上海、山东四个援疆省市科技、人才、企业等方面的优势,推进科技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把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集聚区。加强人才培养,引进高水平普通高校在喀什设立分校或与现有高校挂牌联合办学,推进喀什大学、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提质扩容,支持电子科技大学新疆研究院招生,加快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落地,为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持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投入,聚焦重点产业实施一批关键性科技创新项目,谋划推进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全局活”的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动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参与重大科研创新项目,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培育一批重点科技型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创新。完善创新平台载体,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创业创新创客基地、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落地一批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服务中心、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依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更加突出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着眼长远发展,围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高标准推进公铁联运仓储物流园、标准化厂房、综合服务中心、保税仓库、冷库、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建设,提升综合配套区、生产加工区、仓储物流区、口岸操作区、航空货运区等五大共建区域功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和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研发引进智慧化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建立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矿产品、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进口储备基地、跨境电商展示交易中心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海外仓”建设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实施一批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重点项目,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园区。
更加突出组织体系的保障作用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统领各项工作,选优配强党政领导班子,用好地区百名事业编制“周转池”,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薪酬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完善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喀什分区管委会、招商局集团、盐田港集团“五方共建”机制,加强与援疆省市综合保税区、高校或其他机构结对帮扶,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服务机制,会同喀什海关设置“7×24小时”预约通关作业模式,一站式办理海关通关监管业务,设立国际道路运输业务办事点,从企业招引、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政策兑现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常态化、“店小二”式服务,用好稳外贸扶持办法、跨境电商产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支持政策,提高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发展信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