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科学方法 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力水平
2024-06-24 11:08:57 石榴云/今日新疆

  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掌握科学方法,坚持慎重稳进,处理好‘等不得’与‘急不得’、‘要管住’与‘更要管好’、‘办好新疆的事’与‘开展涉疆对外斗争’的关系,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力水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疆实践,需要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


  ●胡婷/文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于新疆各项工作全过程,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其中把握好“时度效”就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面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样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时”的理解、“度”的把握和“效”的求取,积极慎重而又平稳地有序推进。

  科学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时”,处理好“等不得”与“急不得”的关系

  “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倡导“适时”“合时”“应时”的思维方式。如“识时务者为俊杰”“知者善谋,不如当时”“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等。

  牢牢抓住有利时机。“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时机是事物发展变化在时间上的转折点和关节点。善抓时机,是领导者把握必然、掌握主动所应必备的重要能力。新疆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所以,新疆工作重要而紧迫,等不得。我们要用足用好党中央支持新疆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创新工作思路,抓住“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战略契机,主动作为,充分释放优势能源、资源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着眼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新疆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以“五个认同”为目标激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

  科学谋划工作时序。事物的发展是其本身按照固有规律分阶段连续不断地进行的,其各个发展阶段都有着独特的主要矛盾。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科学谋划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使每个阶段的工作安排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方能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善控时序,既能体现决策科学水平和领导艺术,也是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循序渐进,不能超越客观阶段去谋划,所以又急不得。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团结依靠各族群众,协调好利益关系,化解各类复杂的矛盾纠纷,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准确地判断时机和条件,正确运用工作策略和工作方法渐次推进;另一方面新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以及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务必继续正本清源,理清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积极稳妥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疆实践,不能急于求成。

  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度”,处理好“要管住”与“更要管好”的关系

  “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我国传统文化中,处处可见“度”的原则,比如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界限”,正是这一哲学思维的生动体现。

  以辩证思维观察分析事物的“度”。只有坚持辩证思维才能妥善处理各种对立统一的重大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用辩证法、要讲两点论,要找平衡点”。以辩证思维观察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坚持积极慎重、稳步推进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新疆民族工作要坚持辩证思维、系统谋划,把握好工作进程中的“度”,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谋进,要以稳求进、以进固稳。

  以法治思维确保安全界限的“度”。从“管住”到“管好”是在“度”上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坚持法治思维,让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是“要管住”的根本要求。不仅要管住,更要在管好上下功夫,不仅要讲政治原则,讲法治规范,还要讲政策策略,讲方式方法。依法治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新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要坚持把依法治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开展反恐反分裂斗争与推进维稳工作法治化常态化结合起来,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的各个领域。要用法治标尺规范行为,进一步推动全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全面提高新疆法治化水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从而建成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祖国统一的法治长城,真正实现“更要管好”的要求。

  扎实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效”,处理好“办好新疆的事”和“开展涉疆对外斗争”的关系

  “效”即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所以,无论是抓住“时”,还是把握“度”,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效”。

  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始终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奋勇拼搏、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由于历史、基础等多方面的原因,新疆与国内其他省区市相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让民族地区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国家的产业政策与新疆优势产业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富有特色的农牧业、展现大美新疆的旅游业,努力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争取人心、巩固人心的成果,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是“办好新疆的事”的全面体现。新疆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夯实了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要实现的“效”,不仅是一时一地之“效”,而且是全局和长远之“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战略意识,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新时代新征程,新疆的发展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来把握。当前新疆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持续向好,但也要看到新疆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三期叠加”的特殊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美西方反华势力与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破坏新疆社会稳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我们要坚定不移保持战略定力,办好新疆的事情,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赢得新疆各族群众衷心拥护,这是我们最大的底气;要保持开放自信的姿态,积极主动开展涉疆对外斗争,持续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力度,全方位立体式讲好中国新疆故事,向世界展现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美丽新疆;要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提高依法开展斗争、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坚决挫败美西方反华势力“以疆制华”图谋,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在时度效上着力,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牢牢掌握新征程上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历史主动,不断开创新时代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执笔人:胡婷 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余若琪]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