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与会代表表示——携手奋进 共筑美好“疆”来
2025-07-10 00:15:39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拍热扎提·阿不都

  盛夏时节,天山南北风光旖旎。第十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7月7日至9日在和田召开。来自19个援疆省市、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自治区和兵团相关部门及各受援地的参会代表齐聚昆仑山下,共商对口支援大计。

  连日来,与会代表们实地观摩调研,亲身感受对口援疆工作为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的重要贡献。大家表示,立足新起点,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锚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向更高质量迈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同谱写新疆繁荣发展新篇章。

  更好担负起对口援疆使命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两年一度的对口援疆工作会议,既是对重点工作的全面部署,更是一次信心和力量的汇聚。

  7月8日下午,会议分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对口援疆工作的自觉。”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秀玲说。

  “今天的新疆,安定和谐、繁荣发展、开放自信。”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文华说,“对口援疆创造的机遇、带来的变化、激发的信心,为新疆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口援疆工作要更高质量开展。”深圳市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谢海生说,特别是要做好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各项工作,聚焦南疆突出问题发力,统筹各项支援举措向基层倾斜、向重点地区倾斜,精准巩固脱贫成果,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更实。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山东作为全国最早的援疆省市之一,多年来与新疆深化合作、携手并进,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

  “下一步,将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持续深化民族融合社区、中医中药进万家、青少年足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国风校园等项目建设,提升援疆工作增进团结、凝聚人心的效果。”山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袁良说。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在浙江支持帮助下,大力实施“青蓝工程”,搭建浙阿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基础教育大教研、本科高校“四大联盟”,地区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阿克苏地委书记吴红展表示,要继续学习借鉴浙江先进的管理理念、教学经验,推动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同时充分发挥好学校主阵地作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持续用中华文化浸润人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

  “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载体,不断丰富文化润疆的内涵与形式。”中宣部人权事务局局长唐献文说,要持续深化文化援疆,在打造文化阵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下功夫,以文润心、以文育人,助力文化润疆工作深入开展。

  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推进对口援疆工作,要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族群众。

  “在哈密,推进产业援疆与增进民生福祉相得益彰。”哈密市委书记孙涛说,我们紧扣两地优势,将哈密煤炭、风光等能源禀赋和门户区位优势,与河南大市场、全产业链深度对接,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让产业援疆成效变成群众鼓起来的钱袋子、火起来的好日子。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重要途径。

  北屯市党委书记闫卫华说,将加强与对口支援省份在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联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医疗牵系千家万户,历来是援疆的重要领域。

  江苏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克州)总指挥蒋同进表示,将紧扣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医疗事业发展实际,加大医疗援疆力度,推动医疗服务向高原山区和边境地区延伸,保障戍边群众身体健康。

  从和田河的潺潺流水到阿尔泰山的莽莽林海,从喀什古城的烟火到乌鲁木齐的繁华,对口援疆的情谊遍布新疆的山山水水。全国各支援疆力量,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心携手,在这片土地上描绘出一幅日臻美好“疆”来画卷。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孙圆圆]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