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约提克尔·尼加提摄影报道) 3月26日,在位于伽师县克孜勒博依镇依提帕克村的伽师梦瑶乐器制造农民专业合作社里传来阵阵优美动听的乐声,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艾力·艾买尔正在和员工及家人一起弹奏自己制作的乐器。
3月26日,艾力·艾买尔和妻子阿哪儿古丽·阿尤甫制作乐器。
在艾力·艾买尔的乐器制作间里,摆放着木板、刨、锯等物件,墙上挂满了一把把精美的各种乐器,46岁的艾力·艾买尔作为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他所制作的萨塔尔、都塔尔、弹布尔造型优美,线条感十足,熟练精湛的手艺演绎着都塔尔的典雅之美。通过选用硬度高、不易变形的桑木、杏木作为首选制作材料,经过画模、剃材、抛光,接着水浸、烘烤、拼粘成为瓢形,然后将瓢体和琴杆严丝合缝地相连,形成都塔尔的雏形,最后装饰、上色、调音。每一环节,都体现着独到审美和高超技艺。
3月26日,艾力·艾买尔在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镇依提帕克村小学乐器兴趣班的学生讲解乐器知识。
3月26日,在位于伽师县克孜勒博依镇依提帕克村的伽师梦瑶乐器制造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员工在制作乐器。
3月26日,艾力·艾买尔在和妻子阿哪儿古丽·阿尤甫制作乐器。
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成果不断丰富,乐器在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数量不断增多。46岁的艾力·艾买尔从6岁开始跟父亲学习制作萨塔尔、都塔尔、弹布尔等民族乐器,除了制作乐器,他每天还会坚持弹奏乐器,考虑到乐器的耐用性,2005年研制出了都塔尔桑木掏空成半葫芦形状制作技术,这项技术在乐器制作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3月26日,在位于伽师县克孜勒博依镇依提帕克村的伽师梦瑶乐器制造农民专业合作社里艾力·艾买尔(左)正在和员工及家人一起弹奏自己制作的乐器。
3月26日,在位于伽师县克孜勒博依镇依提帕克村的伽师梦瑶乐器制造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员工在制作乐器。
在伽师县的政策支持和广东援疆资金的帮助下,2022年3月15日在村委会对面挂牌成立了伽师梦瑶乐器制造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乐器产品注册了商标,购置了生产机器,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由原来小作坊只能月生产不到10把乐器到目前可以每月生产近100把乐器,月产值也由原来不到1万元提高到了10万元,产量和产值都提高了10倍。使伽师县的民族乐器产业化、品牌化,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3月26日,艾力·艾买尔在给10岁的儿子吾买尔·艾力传授制作乐器技艺。
3月26日,在位于伽师县克孜勒博依镇依提帕克村的伽师梦瑶乐器制造农民专业合作社里艾力·艾买尔和家人及员工制作乐器。
3月26日,艾力·艾买尔(左)使用机器制作乐器。
3月26日,艾力·艾买尔通过网络弹奏并推介自己制作的乐器。
艾力·艾买尔说:“现在合作社的订单增多了,下一步我会开办传承人培训班,招收更多徒弟,帮助他们学手艺并实现就业增收,通过制作乐器这门手艺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就像都塔尔的琴声一样美。”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