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蔡增乐摄影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永远不能忘记。”4月2日,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内,讲解员阿瓦古丽·排尔乎扎提正为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讲述革命故事。清明节前夕,哈密市党员干部、学生及社会各界代表纷纷走进纪念馆开展祭扫活动。
4月2日,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内,讲解员阿瓦古丽·排尔乎扎提正为哈密市第五中学的师生讲述革命故事。
21载守望,让历史照见现实。47岁的阿瓦古丽自2004年担任纪念馆讲解员以来,累计完成讲解逾万场。“每次讲述红军将士用生命铺就和平之路的故事,都像在与先辈展开跨时空对话。”为提升讲解感染力,她系统研读西路军战史、地方志等史料,将戈壁行军的牛皮水囊、鏖战时的自制武器等细节融入解说。参观学习的党员徐永鹏感慨道:“讲解让我们如同亲历烽火岁月,深刻理解了信仰的力量。”
4月2日,哈密市第五中学的师生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参观学习。
清明祭英烈,赓续红色血脉。清明节期间,纪念馆日均接待祭扫团体20余批次。参与者通过默哀献花、重温入党誓词、聆听微党课等形式缅怀先烈。哈密市第五中学学生刘亚楠在参观后表示:“红军战士穿越死亡戈壁的故事,让我真正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精神地标铸魂,教育阵地深耕。作为1997年建成的红色地标,该馆先后获评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称号。通过“文物实证+场景复原+数字沙盘”的多维展陈,生动诠释西路军“浴血河西走廊、忠诚挺进新疆”的精神内核。目前年均接待量超10万人次,成为当地重要红色教育基地。
时代注脚,平凡坚守中的精神传承。阿瓦古丽的职业生涯折射出红色文化传播者的使命蜕变——从历史叙述者升华为精神摆渡人。这种以常态化祭扫强化集体记忆、以沉浸体验深化价值认同的传承模式,正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4月2日,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内,讲解员阿瓦古丽·排尔乎扎提正为哈密市第五中学的师生介绍红军用过的装备和物品。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