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秦梅花摄影报道)“桂皮三克、八角两颗、白芷一片……”在位于乌鲁木齐市九鼎国际食品城的“黄燕燕香料博物馆”里,61岁的黄淑华正在演示如何调配出一份美味的大盘鸡调料。只见她面对50余种没有标签、形形色色的香料,迅速而精准地抓取所需,动作娴熟,仿佛这些香料早已刻入她的肌肉记忆。
4月24日,黄淑华(左)和妹妹在香料博物馆查阅资料。
黄淑华是乌鲁木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调味香料制作技艺传承人,在过去的40多年里,她凭借天赋、自律、努力与热情,将调配香料从爱好发展成一份事业,解锁香气密码,探索舌尖非遗,不断创造味道,解析美食密码。
4月24日,黄淑华(左)在市场上选购香料。
2020年6月,黄淑华在直播间里教市民如何品香。受访者本人供图
黄淑华与香料的缘分,要从儿时说起。她出生在一个调料配香技艺世家,从祖父辈起,这门手艺便在家族中开始传承。7岁时,黄淑华开始跟着父亲学艺闻香,站在小凳子上,好奇又专注地摆弄着各种香料,品尝它们的味道,记住它们的特性。16岁时,黄淑华已基本掌握挑选香料原材料、配比等制作技艺,在调料配比方面小有所成,熟识她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小十三香”。
1993年,39岁的黄淑华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一家食品加工厂下岗,面临就业困境的她,凭借着对香料的热爱和掌握的技艺,毅然走上了创业之路。创业初期艰难万分,她每天拉着人力车到市场上叫卖,不管风吹日晒,一吆喝就是一整天。慢慢地,她的调香技艺凭借着真材实料和独特的味道,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4月22日,黄淑华为准备烹饪的红嘴雁调配香料。
2000年,在客户的建议下,黄淑华踏上了前往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创业之旅。“当时我盘下了一间叫‘燕燕’的小店铺,没想到仅用两个月就把生意盘活了。”回忆起这段经历,她笑着说,“后来我正式将店面命名为‘黄燕燕’,开启了新的创业篇章。”
谈及在乌鲁木齐市江河农贸批发市场的创业历程,黄淑华感慨道:“那里的竞争十分激烈,那时,我几乎每天站在户外销售10个小时,腿得了严重的风湿病,但我始终相信,只要肯努力、敢于创新,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凭借着这样的信念,她在江河市场打造出“中国八大菜系香料馆”,并逐渐声名远扬。
这是顾客用黄淑华调配的香料制作的大盘鸡。受访者本人供图
2008年,黄淑华注册了“黄燕燕香料”品牌。她凭借对香料的深刻理解,不满足于传统的研磨和混合制作方法,而是不断创新工艺,比如先炒香再摔香、醒香,充分释放香料的内在特性,再进行研磨和混合。截至目前,她已研发出18种香料产品,调出上千种美食香料配方,服务于餐饮行业。
为了保持敏锐的嗅觉与味觉,40余年来,黄淑华一直保持着极度自律的饮食习惯——不吃刺激性食物,不碰烟酒。每天,她都会对着香料“品其相、尝其味、观其形”,掌握香料的特点并详细记录。她还多次前往广州、上海、郑州等地与行业专家交流学习,将新知识带回乌鲁木齐,融入本地市场。
“未来,我想好好打造我的香料博物馆,通过不断收集香料在博物馆中展示,让更多人了解纯植物香料给人们带来的味觉惊艳,传播香料文化。”黄淑华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