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方块与髀石的交锋
2025-04-25 18:45:0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韩亮摄影报道)4月25日,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库铁勒克村,一场激烈的“奥尔朵” 比赛正在进行。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古老的柯尔克孜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奥尔朵”作为一项独特的传统体育游艺活动,承载着柯尔克孜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4月25日,阿图什市哈拉峻乡库铁勒克村村民托合托洪·马买提在用牛角方块击打髀石。

  “奥尔朵” 活动历史悠久,以绳子在地上划7至10平方米的圆圈,将参加游戏的人们分为两队,每队最少三人,最多10人。双方先将“皇宫”(圆形铁片,也可用钱币)放在中心点位,再将髀石(羊拐骨)按照每人5个堆放在“皇宫”旁边,商讨好奖品,就可以比个输赢了。其比赛形式别具一格,选手们轮流用牛角方块将髀石打飞,通过精准的击打技巧和策略,试图将代表 “皇宫”的特定目标物击出规定区域,以获取胜利。

4月25日,裁判在抛髀石,决定哪一队先进攻。

  比赛过程紧张激烈,充满竞技性与趣味性。现场观众也会高声呐喊,为选手加油鼓劲,气氛热烈非凡。

4月25日,获胜队在欢呼庆祝。

  今年55岁的库铁勒克村村民托合托洪·马买提是远近闻名的“奥尔朵”高手。4月25日,记者走进他家小院,墙角堆放着打磨光滑的牛角方块和泛着包浆的髀石,这些陪伴他四十余年的 “老伙计”,见证着他与这项古老游戏的不解之缘。

4月25日,裁判员在记录双方击打次数。

  “我打小就跟着爷爷和村里长辈玩‘奥尔朵’,那时候一到冬天,村里的小伙子们就聚在空地上,在寒风里比谁的‘主帅’打得准、谁的战术更妙。” 托合托洪摩挲着手中的牛角方块,眼神里满是回忆,“以前的奖品可丰厚了,赢了能牵走一匹马,输家心服口服,第二天接着挑战。现在虽然不赌马了,但大伙儿凑在一起玩的热闹劲儿一点没减。”

4月25日,托合托洪在用牛角方块击打髀石。

  作为村里“奥尔朵”活动的组织者,托合托洪还建了个50多人的微信群,每逢农闲或节庆,群里就热闹起来。“大家在群里约时间、定地点,有人负责带奖品,有人帮忙布置场地。比赛时,村里男女老少几百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加油声能传出好几里地。” 他笑着说,“有次邻村的年轻人来挑战,我们从下午一直比到月亮升起,最后险胜,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比吃了蜜还甜!”

4月25日,裁判员在用铁丝量牛角方块与髀石之间的距离。

  尽管岁月在托合托洪脸上刻下皱纹,但只要站上“奥尔朵”赛场,他就像变了个人。瞄准、挥臂、击打,动作一气呵成,围观群众的欢呼声中,他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那个在寒风里为荣誉拼搏的自己。“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门手艺传给更多年轻人,让‘奥尔朵’的热闹劲儿一直传下去。” 托合托洪的话语里,饱含着对这项传统游艺的深情与期待。

4月17日,在阿合奇民族运动会南疆邀请赛上举行的“奥尔朵” 比赛。于赛克·阿布力摄

  2009年9月,柯尔克孜族“奥尔朵”(攻宫)成功列入自治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无疑是对其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克州积极举办各类“奥尔朵”传统体育游艺大赛。这些赛事不仅为“奥尔朵”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吸引了众多民众前来观看,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这一独特的传统体育游艺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奥尔朵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柯尔克孜族“奥尔朵”,这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民俗瑰宝,正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活动,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魏燕慧]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