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新疆丨“疆电入渝”5亿度,绿色能源点亮巴山渝水
2025-06-16 19:28:27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蔡增乐 摄影报道)当戈壁的“风光”照亮巴山渝水,一条跨越山河的“电力丝路”在天地间铺展。银线纵横,携着新疆的浩瀚风能与炽热阳光,穿越2260公里壮美疆域,为西南大地注入澎湃绿能。这是科技与自然的交响,亦是能源转型的诗意征程。

6月14日,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镇拍摄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巴里坤换流站全景。

  6月14日,“新疆农信·农商银行”航拍新疆采风小分队走进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巴里坤换流站,用镜头记录这条横跨2260公里“电力丝路”的磅礴力量。作为我国首个“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直流工程,该通道正以“双八百”(±800千伏、800万千瓦)尖端技术开辟绿电输送新天地。

6月14日,运维人员在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巴里坤换流站巡检。

  在巴里坤换流站主控室内,值长康积钢紧盯屏幕:“设备运行稳定,送电量已突破5亿千瓦时。”自工程投产以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正从西北戈壁跨越山河,直抵西南腹地。这条“疆电外送”第三条直流大动脉,不仅实现了西南地区特高压直流受电“零的突破”,更以设计年输电量360亿千瓦时的规模,为重庆能源保供注入强劲动能。

6月14日,值长康积钢在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巴里坤换流站值守。

  工程贯通背后,是科技与绿色的深度融合。依托全球领先的±800千伏电压与800万千瓦容量技术,工程投运后每年可等效替代燃煤约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00万吨。通过“风光火储一体化”外送模式,新疆的风光资源潜力被充分激活,巴山渝水的天空也因此愈发澄澈。

6月14日,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镇拍摄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巴里坤换流站外景。

  工程的建成送电,不仅是落实“双碳”目标的生动实践,更成为撬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支点。工程有力带动新疆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为西部大开发与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其成功经验亦为“沙戈荒”大型能源基地电力外送提供了范本,推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向纵深。

6月14日,车辆行驶在G575公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镇路段,透过车窗大漠戈壁上风车飞舞电线纵横。

  从巴里坤到渝北,这条“电力丝路”正以绿色脉搏串联东西,书写能源转型的新篇章。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依丽达娜·伊力哈木]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